假设有一个客户端(位于nat设备之后), 两个公网服务端。他们对应的地址分别为: 客户端私网地址(192.168.1.99) 客户端nat公网地址(1.1.1.1) 服务器A公网地址(2.2.2.2) 服务器B公网地址(3.3.3.3) 1. 全纺锤型(Full cone NAT) 设客户端往服务器A发送数据包 192.168.1.99:11111 => 2.2.2.2:22222 nat设备中会记录类似如下的映射关系: 192.168.1.99:11111 <=> 1.1.1.1:11112 nat设备同时纪录类似如下的入向过滤列表: (1.1.1.1, 11112, *, *) 入包只要是发往1.1.1.1:11112, nat设备就会为其转发(不论入包的源地址和端口是啥). 2. 地址受限型(Restricted Cone NAT) 同全纺锤型的例子, 只是nat设备记录的入向过滤列表为: (1.1.1.1, 11112, 2.2.2.2, *) 入包被放行的条件是入包的目的地址端口是1.1.1.1:11112且入包的源地址是2.2.2.2 3. 地址端口受限型(Port Restricted Cone NAT) 同全纺锤型的例子, 只是nat设备记录的入向过滤列表为 (1.1.1.1, 11112, 2.2.2.2, 22222) 入包被放行的条件是入包的目的地址端口是1.1.1.1:11112且源地址是2.2.2.2, 源端口是22222 假设此时客户端使用同样的地址端口对向服务器B发数据包 192.168.1.99:11111 => 3.3.3.3:33333 nat设备中会记录类似如下的映射关系: 192.168.1.99:11111 <=> 1.1.1.1:11112 这个特点是,当源客户主机使用相同的IP、端口号时,NAT通常也会使用相同的IP、端口号予以映射, 入向过滤列表为: (1.1.1.1, 11112, 2.2.2.2, 22222) (1.1.1.1, 11112, 3.3.3.3, 33333) 4. 对称型(Symmetric NAT) 同地址端口受限型的例子, 只是当客户端使用同样的地址端口对向服务器B发数据包时
ddup